通知公告
关于举办辽宁省“中银杯”第二十届职业 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通知
辽教通〔2023〕159 号
日期:2023-06-06 作者: 来源:辽宁省教育厅

各市教育局、各高等职业院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部署安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引导、推动各地各校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促进“能说会做善导”的“双师型”教师成长,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经研究,决定开展辽宁省“中银杯”第二十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目的与任务

以赛促教,探索教学建设的新途径。把比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发展,在实践中深化,在创新中融合。

以赛促学,推动职业院校教师内涵提升。引导各地职业院校教师参与课程教学改革,聚焦课堂,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以赛促改,推进职教体系“三教”改革。推动教师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不断增强化解教学、管理、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以赛促建,强化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加强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我省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二、组织机构

本次比赛由辽宁省教育厅主办,沈阳工程学院承办。

比赛设立执行委员会(简称“执委会”)、监督委员会(简称“监委会”)及专家评审委员会等机构,全面负责大赛的组织工作、作品评审及监督工作。

三、比赛要求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2-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参赛材料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案、教学实施报告和教材选用程序说明等文档资料,以及课堂教学实录和课堂教学片段等视频资料。

1.教学内容。根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要求,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契合层次定位。公共基础课程内容应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基础性、职业性、时代性,体现学科知识与行业应用场景的融合,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以《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和《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材〔2020〕6号)为依据,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专业(技能)课程内容应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结合教学实际融入科学精神、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注重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培育。

2.教学设计。依据国家教学标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针对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合理运用平台、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思想政治课以“八个统一”为统领,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杜绝各种形式主义。专业(技能)课程鼓励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模块化课程,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手脑并用,实施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景化教学等。

3.教学实施。教学实施应注重实效性,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开展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推动深度学习,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教学过程真实数据,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专业(技能)课程应注意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实习实训应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岗位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教师规范操作、有效示教,提高学生基于任务(项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需要合理创设数字化学习和实习实训情境,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思想政治课教材选用应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课程标准统筹用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的德育课教材,其他课程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要求规范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中等职业学校执行手机“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

4.教学评价。持续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关注育人成效、检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行为的精准分析,个性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成效。思想政治课还应注重综合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情况。

5.教学反思。深度思考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总结在更新教育理念、落实课程思政、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评价、运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做到设计理念、教学实施、育人成效的有机统一,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赋能的“大先生”。

四、比赛分组及参赛限额

(一)比赛分组

比赛设置中等职业教育组(简称中职组)和高等职业教育组(简称高职组),各组分设报名组别。

1.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内容应为有关课程中不少于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中职思政课程单列一组。

2.专业(技能)课程一组。参赛内容应为专业(技能)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其中,中职组的参赛课程应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技能方向课,高职组的参赛课程应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拓展课。

3.专业(技能)课程二组。参赛内容应为专业(技能)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内容或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等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参赛内容中体现教师实操演示与指导的内容不少于8学时。

五年制高职前三年课程参加中职组的比赛,五年制高职后二年课程参加高职组的比赛。高职本科的课程参加高职组的比赛。

(二)参赛限额

各市教育局、各高职院校要组织市赛、校赛,择优推荐参赛作品。中职组参赛名额根据各地中职学校在职教师数量情况进行测算分配,高职组拟按每校8个名额进行分配,具体参赛名额分配如下:

1686022931595.png

五、比赛办法

1.资格审核。各校和代表队对所属教学团队提交的专业备案、课程设置、班级学生、教学任务安排、团队成员身份等情况进行资格审核,对教学团队进行政治审核,并进行参赛资格的统一公示。对参赛资格方面提出质疑的,由所在代表队负责核查、反馈,参赛资格方面存在问题的,取消参赛资格。

2.内容审核。各校和代表队对参赛团队提交资料的内容进行思想性和科学性把关。参赛内容方面出现思想性问题和明显的科学性问题的,取消参赛资格。

3.比赛方式。比赛采取先网络初评、后组织现场决赛的方式进行。网络初评时,评审参赛材料,确定入围决赛的教学团队。现场决赛。现场决赛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课堂教学展示,二是综合素养展示(介绍实施报告和答辩),参赛团队在现场随机抽取2份不同教案,在限定时间内准备,一名成员介绍教学实施报告的有关内容,两名成员分别针对抽取的不同教案中的自选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展示,团队逐一答辩。

4.公示并发布。决赛结束后公示参赛团队获奖名单,大赛执委会接受实名书面形式投诉或异议反映。单位提出的需加盖公章并写明联系人信息;个人提出的需实名签字并写明所在单位和联系方式。大赛执委会组织调查核实,并提交大赛组委会审定,向申诉人反馈处理结果。

六、奖项设置

以中、高职为单位,根据比赛成绩进行排序,各组别按照不超过实际参赛队伍数的10%、20%、30%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三等奖根据网络初评得分排序确定(分数相同者按照实施与成效、内容与策略、目标与学情的顺序依次评分比较),一、二等奖根据决赛成绩排序确定(分数相同者以初赛网络评分评定,评定方法参照三等奖评定规则)。执委会对参赛作品进行合规性资格审核,通过审核的参赛作品方可获奖,由辽宁省教育厅颁发获奖证书。

七、报名方式与要求

1.每个教学团队由近3年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组成(高职本科专业教学团队可包含高职专科相关课程教学),教学团队结构合理,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不少于1名;专业(技能)课程组的教学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在50%以上;学校正式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可按要求参加专业(技能)课程组的比赛,企业兼职教师不超过1名。

2.各代表队可在本区域范围内跨校联合组建教学团队参赛,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不得混合组队参赛。鼓励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主持人以及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教师报名参赛。按有关政策,纳入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教育部或我省确立的其他结对关系的受援方职业院校教学团队,可引进1名援助方的职业院校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参赛。

3.近2年曾获得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的教学团队各成员不能报名参赛,其所有成员所在学校不能以同一公共基础课报名参加公共基础课程组,或不能以同一专业报名参加专业(技能)课程组的比赛;近2年曾获得过二等奖的教学团队需要调整成员方能报名参赛(原4人团队至少调整2名成员;原3人团队至少调整1名成员,并可以再新增1名成员;原2人团队可以保留两名成员,但至少新增 1名成员)。

4.教学团队成员所在学校近3年内实际开设了参赛的专业和课程,并有在校生。

5.除《参赛报名表》《参赛汇总表》之外,参赛材料(含文件名及其属性)及决赛现场的展示答辩,不得泄露地区、学校名称,一经发现,视情节严重程度作出降档或者取消参赛资格处理。

6.参赛材料应为原创,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或其他法律纠纷,取消参赛资格,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涉及软件使用的,应保证为正版软件,鼓励使用国产软件。除教学团队事前特别声明外,大赛执委会拥有对参赛材料进行公益性共享、展示的权利。

7.中职以各市为单位、高职以各校为单位统一报名。每个报名单位需确定一个管理员,负责大赛沟通、报名、审核、组织等工作,并加入大赛管理员QQ群。管理员需在6月15日前在大赛官网(http://jnds.lnve.net)完成线上报名,提交学校盖章材料,并在6月30日前将参赛作品材料上传到大赛官网。(平台账户、密码及使用手册加入工作QQ群领取)

8.各单位应认真做好审核工作,核对参赛作品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如所在学校相关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参赛教师实际授课情况,各级比赛遴选情况等。

9.教学团队可选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职业学校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等相关免费共享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相关资源可从比赛教学资源支持平台(智慧职教www.icve.com.cn、爱课程网www.icourses.cn)获取,或登录比赛官方网站有关链接。

八、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赛事工作联系人:张  琳 13654057778

2.工作QQ群号:中职组 684379481

高职组 658355268

 

附件:1.参赛材料有关要求.DOC

                      2.辽宁省“中银杯”第二十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报名表.DOC

                      3.参赛作品汇总表.DOC

                      4.评分指标.DOC

                      5.辽宁省“中银杯”第二十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区域性比赛情况统计表.DOC



 

                                        辽宁省教育厅 

                                        2023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