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高考改革
苏华:探索高职毕业生免试读研
日期:2019-03-06 作者: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北京3月5日讯(记者 秦金月)2019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带来了《关于落实职教高考制度的建议》。苏华直言,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没有一流的技术技能人才就没有一流的制造业,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应尽快完善落实“职教高考”制度,畅通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渠道。

2019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高职将扩招100万

就在今天上午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提高办学质量。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

报告强调,我们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苏华委员带来的这份提案,可以说恰逢其时。

中职招生人数大幅下降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2年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每年招生人数连续大幅下降。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2017年,我国中职学校招生六年累计减少231.44万人。

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特别是中等职业院校吸引力不足,招生困难,被认为是“差生教育”。很多人认为读职校最高只有大专学历,毕业出来只能打工,看不到发展前途。

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两类教育应对应两种考试制度,需摆在同样重要地位,形成两类高考“双轨制”格局。

苏华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各行业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明显滞后。要从根本上扭转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局面,让学生和家长消除顾虑、看到希望,必须发挥“高考指挥棒”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有奔头”,才能吸纳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畅通从中职、高职跨越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渠道,是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

让更多的初级和中级技能人才进入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学习深造,不仅是全国1500多万中职在校学生的迫切需求,也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的迫切需求。

然而,我国中职学生只能通过“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班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升入本省的本科高校,却同时还面临着“招生计划少、招生学校少、重点高校更少”的尴尬局面。

苏华以四川省为例,近三年报名参加职教师资班考试的考生连年递增,但每年的本科指标仅两千多人。2018年四川职教师资班报名考生增长到8万多人,本科招生指标只有2444人,录取率不到3%,远远低于普通高考44.93%的本科录取率。

三点建议完善落实“职教高考”制度

如何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完善落实“职教高考”制度,畅通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渠道?苏华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扩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招生录取人数。大幅提高职教高考本科招生指标数,实现两类高考在本科招生计划数上大体相当。扩大普通高校应用型专业在全国招生计划中调整面向中职毕业生比例,“双一流”高校、“985” 高校等重点院校中的应用技术型专业也应探索确定一定比例面向中职招生,让更多的中职毕业生通过职教高考得到更高层次的培养。打破升学区域限制,实行全国统招统考和各省单独命题相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通过职教高考面向全国招收优秀中职毕业生。修订完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指导意见,推动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转变为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

二是完善职教高考的管理服务和激励机制。突出职教高考特色,形成“30%文化素质+70%职业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考核方式。完善职教高考的组织管理与服务,适当提前公布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计划,让考生提前知晓报考信息。在职教高考考试结束后,及时向社会和考生公布高考试题及答案,方便考生正确估算分数,有利于教师对职教高考的总结、分析。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辖区内中职学校参加职教高考的考核评价,建立完善与普通高考同等的高考成绩激励机制。

三是优化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衔接机制。高职院校招生应把中职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主要依据,进一步扩大中职学生注册入学比例。鼓励优秀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口专业开展“3+2分段学制”协同育人。探索高职毕业生直接报考或推荐免试接受“专业硕士”阶段培养。